诗词鉴赏讲座(二)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继续赏析《渔家傲》和《相见欢》这两首词作品。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 1040 )至庆历三年 (1043) 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主要内容 词从写边塞的景物开始。秋日傍晚的边塞更加显得荒凉萧瑟。归雁成群结队地飞回南方,似乎没有一点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一座早闭的孤城。 孤城中守边将士的生活怎样呢?心情沉重的将军,边喝着酒,边想着极辽远的家乡,可是敌人没有打败,哪能说到归去?在寒霜落地,笛声哀怨的夜晚,没有人能睡得着。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 名句赏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句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更为不易。 写作特点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习题讲解(一)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异常荒凉 。 其中“孤城闭”突出了守边军人警觉之高,戒备之严,战事之紧,让人更觉苍凉。这样壮阔苍茫的景象,如此雄浑悲凉的境界,为下阕的抒情奠定了基础。此句与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 习题讲解(二) “ 人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