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农博士谈“中国模式”程晓农博士谈“中国模式”2010-03-0815:15 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普林斯顿大学社会经济学系博士程晓农先生来和我们分析一下。中共建政 60 年,中国经济体制回到 1949 年程晓农博士:今年是中共建政 60 周年,通常人们把最近的 30 年叫做“改革开放以来”,一谈到经济建设成就,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多大的成就。但是,这样的谈法其实是很片面的,因为他还有前面的 30 年没有涉及到。其实从整体来看,这个 60 年分成两个阶段,能够非常清晰的划分出来:前30 年主题是革命,后 30 年主题是改革。如果我们单看革命,革命的成就也很大: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计划经济,建立了人民公社,工业增长也不慢,也建立了初步的工业体系等等等等。如果单看这后 30 年改革,成就也不小,建立了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了,经济增长也很快。但是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当你把前后两个 30 年搁在一块儿的时候,问题就发生了。很少有人谈,前 30 年的成就和后 30 年的成就是什么关系。要稍微想一想就会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悖论。改革的对象是什么呢?改革改的不是 60 年前的国民党时代的体制,改革改的正好是革命的成果,改的就是 30 年革命的计划经济、人民公社、公有制。换句话讲,改革其实是革命的否定。再进一步看,60 年走下来的结果是中国在经济体制回到了原点,回到了 1949 年以前。今天中国讲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可是,我们可以问一个问题,1949 年以前中国什么体制?那时候就是市场经济体制。那时候也对外开放了,那么为什么中国要用革命去把市场经济体制消灭了,花了 30 年时间,然后再花 30 年再把它从新建立起来?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就好比说:一个管家把主人的房子给拆了,拆完以后再花很大力气把它从新盖起来,这主人该赞扬他什么呢,赞扬他后来盖房子的努力,还是赞扬他拆房子的勇气。其实,后 30 年的改革不过是将功补过,补的是前 30 年革命的过。如果把这样放在一起来看,前30 年、后 30 年合在一起,其实没什么成就啊!这些成就不都是把他切成两个 30 年以后,分别闭着眼睛谈的吗?如果把前后 30 年连贯起来一看就不对了,后 30 年改革开放,目的只不过是弥补前 30 年革命造成的祸害,或者说革命 30 年建立计划经济、公有制这条路是根本走错了。走错了以后,后 30年改革开放才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