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模拟训练卷——地表形态的塑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江西赣州通天岩风景区因“丹霞地貌独特,石窟文化深厚” 著称,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 ,在石窟所在的岩壁上发现有鹅卵石样的砾石镶嵌其中,也可以看到一排排砾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据此完成1-2 题。 1.图中丹霞物质属于( ) A.火山爆发时形成的红色玄武岩 B.岩浆侵入时形成的红色花岗岩 C.河流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 D.风力沉积物,地壳抬升后出露 2.岩壁上一排排砾石大小般的小洞穴是( )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C.为雕刻石窟而留下的 D.风化后砾石脱落而成 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主要物源由洪水带来,洪水的规模和搬运能力决定了旱扇的大小。我国中西部地区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能形成庞大的旱扇群和旱扇平原,如天山、昆仑山。下图是旱扇示意图。据此完成3-4 题。 3.我国西北地区旱扇发育的活跃期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区,旱扇的形成主要依靠( )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地下水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湖区风力资源丰富;东岸多沙丘带分布,近几年沙丘带逐步扩大。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据此完成5-6 题。 5.推测呼伦湖湖区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近几年东岸沙丘逐步扩大反映气候变化是( ) A.冷干 B.暖湿 C.冷湿 D.暖干 河三角洲由多个舌状小三角洲组成。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海水的交汇处往往形成狭窄的过渡带,但在特定季节则呈现黄蓝两水界线分明。下图为我国“ 黄河入海口故道示意图” 完成7 -9 题。 7.黄河流出三角洲后,河水与海水呈现蓝黄两水交汇分明现象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黄河河口出现多处舌状小三角洲的原因是( ) A.海水运动变化 B.黄河径流变化 C.黄河多次改道 D.泥沙来源变化 9.图中甲河道保持为河流的时间大约在( ) A.1885 年以前 B.1885~1972 年 C.1972~1976 年 D.1972~1996 年 悬移质是指悬浮在河道流水中、随流水向下移动的较细的泥沙及胶质物等。推移质是指在水流中沿河底滚动、移动或跳跃运动的泥沙颗粒。悬移质与推移质之间能进行相应的转化。下表示意陕西南部部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