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条形统计图》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条形统计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是统计的第二课时,是教材P41~44 的内容。 2、教材的地位和意义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在二年级上册统计第一课时初步体验了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本课继续学习统计,已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统计表并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而且这个单元的学习也为以后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做准备。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新课标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并结合绿色指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初步的体验,比如把收集到的信息,利用画“正”或画符号等记录下来,并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还能够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发展思维的初级阶段,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新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好奇感和探究精神,同时低年级的学生也很喜欢帮助人解决问题,接受能力较强。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材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掌握绘制一格表示1 和2 的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一格表示1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绘制条形统计图,认识会画一格表示1 个单位或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以实际的情景进行新课。 2、合作学习,研创知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弗赖登塔尔说过:学生学习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教师设计一些探索性、合作性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研究知识,“创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