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古汉语词典1 而( 1)。2 尔( 1)。3 耳( 1)。4 迩( 2)。5 也( 2)。6 耶( 2)。7 邪( 2)。8 之( 2)。9 所( 3)。10 以( 3)。11 矣( 4)。12 亦( 4)。13 噫( 4)。14 于( 4)。15 与( 5)。16 欤( 5)。17 焉( 5)。18 遂( 5)。 19 者( 6)。20 乃( 6)。21 然( 6)。22 则( 6)。23 犹( 6)。24 是( 7)。25 其( 7)。一、而é r:本义颊毛。1、代。你的,你们的。 《聊斋志异· 促织》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动。如;像;似。 《新序· 杂事三》 :“白头 ~新,傾盖 ~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3、连。表并列关系。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白章。”4、连。表顺承关系,相当于“就”。《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因 ~厚遇之,使归赵。 ”5、连。表递进关系,相当于“并且”。《荀子· 劝学》 :“君子博学 ~参省乎己。”6、连。表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但是、却”。宋· 苏洵《六国论》 :“是故燕虽小国~后亡。”7、连。表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论语· 为政》 :“人 ~无信,不知其可也。 ”8、连。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江浙之梅皆病。 ”9、助。表动作的状态,相当于“着、地”。《荀子· 劝学》 :“吾尝终日 ~思矣。”A、 而公:名。傲慢自称之词,如同今自称老子。《史记· 留侯世家》 :“汉王辍食吐哺,骂曰: ‘竖儒,几败 ~事!’”B、而或。代。有时候。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C、而况。连。何况。宋· 苏轼《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乎。”D、而立。动。 《论语· 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后称三十岁为“~之年”。二、尔ě r。1、代。你(们) (的),《诗经· 魏风· 伐檀》 :“胡瞻 ~庭有县特兮。 ”(县:通“悬” )2、形。通“迩” ,近。《诗经· 大雅· 行苇》 :“戚戚兄弟,莫远具~。”3、形。浅近。 《荀子· 天论》 :“其说甚 ~,其灾甚惨。 ”4、词尾用于形容词或副词后。《论语· 先进》 :“子路率 ~而对。”5、代。这样,如此。晋· 陶渊明《饮酒》:“问君何能 ~,心远地自偏。 ”6、代。这,那。三国蜀· 诸葛亮《出师表》:“~来二十有一年矣。 ”7、助。表肯定语气。唐· 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