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更是贯穿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达到“熟练“”正确“”会”三个层次。因而, 必须重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通过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必须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和法则为基础,“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课标》指:“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为突出。 所以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以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 除“凑十法”外, 还可以运用数轴上的点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比实物相加抽象,比数与数相加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又如:1/8 +5/8=6/8 ,先通过图解, 使学生直观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实际上是若干个分数单位相加减, 然后再引导学生抽象出法则等等。在创设情景,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要注意及时抽象,不能让学生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应帮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计算法则。法则得出后, 要引导学生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在应用法则的开始阶段, 要让学生详细地讲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经过一定的练习后, 可要求学生计算时默默想计算的每一步,边想边算。 学生基本掌握法则后, 可简化中间的环节进行计算。 学生学习计算法则都是从单个法则开始的,在教学中应进一步将这些法则联系起来,形成法则系统。例如:把分数加减法与整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统一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整数、小数、分数相加减的认知结构。再如:把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联系起来,有些知识就迎刃而解了。二、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口算既是笔算、 估算和简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 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