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29古诗词阅读江上孙蕡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注释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元末明初诗人。【作者简介】孙蕡(1337—1393),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平步(今顺德平步乡)人。生于元至元二年(1337年)。他仪表堂堂,性格通达、豪爽。孙蕡于书无所不读,写起诗文来不用起草稿,开卷展纸,挥笔而成。初读起来好像并无刻意经营,细加体味,则气象雄浑,兴喻深致,有魏晋风度。他从小就志气不凡,不随便与人交往,乡间的人都很尊敬他,称他孙先生。孙蕡诗风清圆流丽,著述甚富。今存九卷,《四库总目》行于世。【诗歌鉴赏】首联写出初秋时节,枫叶变红,远远望去,一片美好的景色,诗人的船歇宿在芦苇之中,红色的枫叶、青青的芦苇,营造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颔联写乌云过后突然下起了小雨,靠近河水的小村庄也沐浴在雨中。颈联写渔船和归雁,渔船依然垂钓,江水回潮,大雁回归落于沙滩。归雁一般都有思乡的意味,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尾联,诗人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州)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又显示了诗人豁达的心境。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示例: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远远望去,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儿。(或:作者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枫叶中点缀着红色枫叶的美景)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美丽景色后开朗旷达的心境。诗人原来有思乡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诗人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思乡情感,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优美,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文言文阅读终北之国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顶有口,状若甔甀①,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澧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⑤。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⑦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则饮神,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渎,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甔甀(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en):泉水。③醪澧(láolǐ)美酒。④埒(liè)⑤札厉:瘟疫。⑥侪(ch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同“富”,繁盛。【参考译文】大禹治理水土,迷失了道路,误入一个国家。(该国)濒临北海的北边,不知道距离齐州有几千万里,这个国家名叫终北国。在国土正中有(一座)山,山名叫壶岭,样子像只小口大腹的陶罐,山顶有个洞口,形状像个圆环,名叫滋穴。(洞口)有水喷涌而出,名叫神瀵,气味清香胜过兰椒,味道甜美赛似美酒。一(个)源泉分为四(道)水流,灌注到山下。(泉水)流遍各处,经过全国,没有浸润不到的地方。(这里)地气调和,没有瘟疫。人民性情委婉顺和,不竟逐,不争斗;心地柔顺,品性怯弱,不骄傲,不妒忌;老幼同居,不分君臣上下;男女杂游,不需媒妁,不要聘礼;临水而居,不耕土地,不种庄稼;土气温适,不织布帛,不穿衣服;百年而死,不短命,不生病。这里的人民繁衍兴旺,人口无数,只有喜悦安乐,没有衰老愁苦。这里的风俗爱好唱歌,成群结队,轮流歌唱,歌声终日不停,饥饿疲倦了就喝神泉的水,力气和心志便又恢复中和与平静。(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了,十几天后才能苏醒。(人们)用神泉的水洗澡,肤色柔滑而有光泽,香气十几天才消散。周穆王在北方巡游时经过这个国家,一住三年,流连忘返。(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他)不吃酒肉,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