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堎底下中心小学负责人:祁丽花闫彩霞联系电话:0917——4651104创立“道歉节”构建和谐校园——“道歉节”为建设快乐和谐校园搭桥铺路快乐是一种愉悦的心态,师生生命的源泉,是建立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堎底下中心小学师生享受着快乐的阳光,沐浴着和谐的春风,他们的世界也是彩色的,他们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领导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充满着团结、友好、和快乐。这得益于我校在思想道德建设中首创的“道歉节”。堎底下中心小学的育人理念是“快乐童年幸福人生”,人的一生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那么他就获得完整的幸福人生。人文化的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与他快乐的童年,不仅要使孩子成才,更要孩子成人。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大家庭。师生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需要形成一种其乐融融、亲如一家的和谐氛围,让大家心情舒畅地投入到教和学之中,这样不仅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师生良好的心态和高尚道德情操,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极其重要的。“道歉节”活动背景: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朋之间难免会产生各种小摩擦、小矛盾,遇到这种情况,而往往是大多数人没有道歉的意识。我校对此作了一次专门调查,调查结果是:83%的同学做错了事没有道过歉,其中有42%的同学不好意思道歉,30%的同学不敢道歉,21%的同学觉得没有必要,另外有7%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做错过事。有了小摩擦、小矛盾不可怕,人与人相处,总有一个磨合、适应、相互了解的过程。但是,如果没有道歉意识,以后也注意不到约束完善自己、尊重对方,不能正确的交流和沟通,就难免形成积怨,彼此心情不舒畅,不仅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和精力投入教学学习,而且直接影响到班级凝聚力,影响到学校的和谐发展。可见,矛盾虽小,如果处理不当,它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却有深远的影响。为此,我校开展了以“道歉节”为核心的系列化德育活动。为培养学生的正确交际能力,增强同学之间团结互信和友谊,增进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思想教育平台。“道歉节”举措:一、学校把每年5月和12月的第三周作为“道歉节”,6月份面临六年级学生毕业,而且正逢“六一儿童节”的到来,元旦是新一年的开始。选择这两个时间段是为了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和节日之前把矛盾化解,让学生卸下感情债,轻轻松松过节。二、充分认识道歉的意义。我校在“道歉节”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队会、演讲、辩论赛、手抄报、征文、开展道歉歌征集等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道歉的意义。让学生学会道歉,理解道歉不仅是认识自己错误的过程,也是一种责任和勇气。三、帮助学生寻求多种道歉方法,如:1、可以当面口头道歉;2、可以写道歉条;3、可以把自己的道歉条自己保留,不告诉对方,自己知道哪做错了,提醒自己保证下次决不再犯;4、可以把自己的道歉条放在对方容易发现的地方,给对方一个惊喜,得到对方的原谅;5、可以把自己的道歉写在班级的公共道歉本上;6、可以通过网络邮箱、QQ方式进行道歉。四、领导、老师带头,首先说“对不起”,我校老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产生误会首先在班里向学生道歉。五、小花、小草、小动物也有鲜活的生命。在道歉节开展过程中,有的同学还自发的向小花、小草道歉,把道歉节延伸到了保护环境、爱心教育上。六、“道歉”渗透到了我校各种活动、生活和各科教学之中,让教育无处不在,整个校园形成融洽和谐的浓浓氛围。七、道歉应该尊重学生隐私,尊重学生人格,同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不能让学生把道歉当儿戏,真正体现道歉的意义和价值。“道歉节”收获:新鲜、轻松的教育形式,寓教于乐的举措,孩子们在阳光、快乐的校园里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担当责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父(母)子之间,充满融融的亲情,让人为之动容。我们为此学会了感恩,收获了爱心、善良、友好、团结、快乐。我校“道歉节”开展以来,很多鲜活的故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感动着我们每位师生,例如:实例1、不会道歉,让友情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