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PCM 编码原理 在PCM 中,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将量化的信号电平值转化为对应的二进制码组的过程称为编码,其逆过程称为译码或解码。在PCM 中使用的是折叠二进制码。 (1)折叠二进制码 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可逆的二进制码组均可用于PCM。目前最常见的二进制码组有三类:二进制自然码(NBC)、折叠二进制码组(FBC)、格雷二进制码(RBC)。表 3-1 列出三种码的编码规律。 由表 3-1 可见,如果把 16 个量化级分成两部分:0~7的 8 个量化级对于于负极性样值,8~15 的 8 个量化级对应于正极性样值。自然二进制码就是一般的十进制正整数的二进制表示。如电平序号13 用自然码表示就是 b)1101(202213023 (3.3-3) 其中下标b表示是二进制数。 在折叠码中,左边第一位表示正负号(信号极性),第二位开始至最后一位表示信号幅度。第一位用 1 表示正,用 0 表示负。绝对值相同的折叠码,其码组除第一位外都相同,并且相对于零电平(第 7 电平和第8 电平之间)呈对称折叠关系,因此这种码组形象地称为折叠码。 格雷码的特点是任何相邻电平的码组,只有一位码发生变化。 表 3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进制码型 电平自然二进折叠二进格雷码 序号 制码 制码 0 1 2 3 4 5 6 7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0 1 1 0 0 1 0 1 0 1 0 0 0 0 1 1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1 0 0 1 0 0 1 1 0 0 1 1 1 0 1 0 1 0 1 0 0 8 9 1 0 1 1 1 2 1 3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1 0 0 1 1 0 1 1 1 1 1 14 15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1 0 0 0 在信道传输中有误码时,各种码组在解码时产生的后果是不同的。如果第一位码1b 发生变化,自然码解码后,引起的幅度误差是信号最大幅度的一半,这样会使恢复出的模拟电话信号出现明显的误码噪声,在小信号时这种噪声尤为突出。而折叠码在传输中出现误码时,对小信号的影响要小得多,对大信号的影响较大。比如误码发生在小信号,把 1000 误码为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