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临床基本技能教学课程,开课时间从第 3 学期至第 6 学期,持续 4 个学期。临床基本技能课程是整合性课程,内容全面整合内、外、妇产、儿科、急救、护理等各学科临床基本技能,教学内容涵盖全身体格检查、系统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常见症状临床特点及其病史采集、各学科临床基本操作、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心电图、实验诊断技术及临床意义。学生在进行本课程学习时,需要具备相应器官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基本技能是医学生临床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在技能教学中,也整合医学生职业素养、临床思维等综合能力训练。在临床能力培养同时,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及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高尚医德医风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客观务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以及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2005 年,本课程即获得国家唯一以“临床基本技能”命名的国家级精品课程。二、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于临床基本技能的临床综合能力,具体包含以下涉及知识,能力、职业态度以及思政各个方面:1. 在进行问诊、体格检查及临床操作过程中体现良好的人文精神与职业素养;基于临床思维下融会贯通各种临床技能。2. 描述体格检查内容,理解体格检查方法与步骤,解释正常体征、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正确完成全身体格检查;描述常见症状特点及临床意义,理解不同症状的问诊要点;理解系统问诊内容与问诊技巧,并有条理地完成系统问诊;正确规范完成住院病历书写。3. 列举临床各科基本操作和急救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描述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理解无菌技术意义及措施,并规范完成临床基本操作;正确识别外科手术基本器械,描述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方法与步骤,并规范完成基本操作。4. 理解心电图描记原理,描述正常心电图特点,解释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描述常用实验诊断方法与原理,解析实验诊断结果及其临床意义。5. 思政目标:在临床能力培养同时,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及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高尚医德医风及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客观务实求2真的科学态度,主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三、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手段本课程主要采用小班理论授课,分小组技能训练的模式;部分课程采取 PBL教学及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小组训练时,全面采用标准化病人等模拟医学教学手段;同时在教学及训练中大量引入基于临床案例的学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