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1、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人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 )A.宗法制 B.世卿世禄制 C.礼乐制度 D.分封制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表中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天子的妻妾周天子的儿子原配妻子二子、五子妾一长子、三子妾二四子、六子A.长子 B.二子 C.四子 D.五子或六子3、 西周封国鲁国是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时人称“周礼尽在鲁矣”。《礼记·明堂位》也记载说:“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对山东的影响分别是( )A.分封制 儒学发源地B.宗法制 礼仪之地C.分封制 经济大省D.宗法制 儒学发源地4、“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2011 年 10 月 27 日,“洪洞大槐树‘寒衣’节祭祖活动”在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隆重举行。(见下图)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河北等多个省市的移民后裔聚首大槐树景区,共祭移民祖先,共话同根亲情。中国人这种寻根问祖的情结可能源自于我国古代的( )A.祭祀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5、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蔽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6、《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 )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爵位8、史载,周幽王宠幸褒姒,废申后及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奔申国,申后父亲申侯联合鄫国和犬戎杀死幽王,并拥立原太子宜臼为王,即周平王。材料表明( )A.申侯遵从宗法制继承原则B.申侯代表统治阶级内部的进步力量C.申侯通过与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