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提升训练(三) (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北宋前期规定:中书令“不与朝政”,中书侍郎“不领省职”,“但掌册文、覆奏、考帐”。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 B.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C.三省体制得到了发展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解析:选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逐渐导致官僚机构膨胀,与材料中“不与朝政”“不领省职”相符,故 A 项正确。2.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解析:选 A。北宋与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使行政权与军事权集中,提高军政效率以适应两宋战争频繁的现实需要,故 A 项正确。3.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解析:选 B。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废立,因此选 B 项。4.宋代有些地方根本不种粮食,而是专门种菜、种果、种花、种茶、种棉、种桑。这时还出现了各色专营各种农产品的农户,如菜户、茶户、果农、蔗农、花户、园户、药户、酒户、渔户等。这说明当时( )A.粮食生产出现下降 B.政府着力加强社会控制C.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解析:选 D。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在宋代某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已经远远超过了粮食作物,其商品化程度已然大大提升,故选 D 项。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并不代表粮食产量的降低,A 项错误;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是农民自发的经济行为,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 项错误。5.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买马匹,但边民将铜钱铸造成兵器侵扰内地。为此,政府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这一变化( )A.说明边境贸易影响政局稳定B.体现了宋代商品贸易有所退化C.使得宋代商品市场得到拓展D.体现宋代政府守内虚外的政策解析:选 C。材料主要说明宋代边境贸易方式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利于政局稳定,故 A项错误;布帛、茶叶等换马可以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