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历史学案VIP免费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历史学案_第1页
1/10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历史学案_第2页
2/10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历史学案_第3页
3/10
单元优化提升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演变历程(1)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学派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2)西汉:改造与独尊时期。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既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又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的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朝时期 ,二程和朱熹在继承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佛、道两教的某些思想,逐渐确立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儒学理论体系,即理学。明朝中叶,王阳明在继承陆九渊的“心即理”的基础上提出“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的主张,即心学,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4)明清:继承和批判时期。明末清初,李贽及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儒学弊端进行批判,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从而使儒学重获新生。2.演变规律(1)思想内容随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演变。(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思想意识的变化。(3)思想的变化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扶植是不可分割的。【对点训练】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返)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解析:选 B。从题干中的“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返)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可知,克己复礼被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故选 B 项。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1.现实意义(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4)民本思想有利于关注与解决“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5)“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2.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既要继承其中的精华,又要剔除其中的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优化提升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北师大版高一必修3历史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