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讲: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皇权与相权之争)主题 1:君主专制制度的内涵君主专制制度: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史料一:(汉代)汉哀帝语:“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从史料中可看出在汉代丞相是皇帝治理天下的重要助手,位高权重。史料二:(唐代)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史料反映出唐代时宰相在最高决策层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相权因宰相由一人变为多人而被分散,皇权有所加强。史料三:(宋代)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于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史料反映出宋代通过中央设置审官院、审刑院等制度,相权被进一步分割。史料四:(明代)明太祖语:“自秦以下,人人君 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史料反映的是明代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皇权对相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料五:(清代)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史料表明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主题 2: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史料: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思考:(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1)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提示: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制或内阁。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主题 3: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图示)(1)明代废丞相,权分六部,后又设立内阁,设立厂、卫机构;清代废议政王大臣制度,设立军机处等。(2)明内阁首辅没有决策权,不能统率百官;清军机大臣仅具有传达皇帝政令的职能。二.中央集权问题(中央与地方矛盾)主题 1: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及阶段(1)内涵:中央集权制度: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