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层面理解概念: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掌握理论:掌握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导致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主要原因以及市场自动调节的有限性,会运用微观经济政策加以调节。2 能力层面系统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对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理论的讲解,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物品的类型和分类标准,形成全面、系统、联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判断实践能力:根据案例材料,设置三个由浅入深、由知识到能力的问题,通过解答问题,帮助学生搭建一座“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的思维桥梁,使学生能就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导致市场失灵问题搜集信息与资料,善用适当的理论知识,提出合理解决方案。3 素质层面提高专业素质:通过案例的学习、理论框架的构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政府政策,理解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市场机制调节的有限性,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经济学理论,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体制下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和意义的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专业知识学习,吏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2二、课程思政1 融入知识点《新闻 1+1》:篮球场,还是广场。2 融入方式提高专业素质:通过案例的学习、理论框架的构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和政府政策,理解市场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市场机制调节的有限性,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经济学理论,增加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案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引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体制下经济学理论的运用和意义的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指导专业知识学习,吏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3 思政元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弘扬中华文化三、教学引入学生需要预习《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第八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知识点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的相关知识,对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概念及其导致的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授课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连接,用 3〜5 分钟时间播放案例的网络视频,给全班同学展示案例的具体情况。授课教师也可以自己做个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