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综》归纳人物—言论人物、著作知识点《学记》1•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早的)教育学专著。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了教育为社会政治服务的目的,从而把教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相联,突出了教育的政治功能。3.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一藏息相辅原则。4. “师严然后道尊”。5. “君子之教,喻也”。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一启发性原则。7.“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一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相长一一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孔子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主张培养“贤人”、“君子”。2.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的六门课程:诗、书、礼、乐、射、御、书、数。3.教育思想记载一一《论语》。4.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5. “有教无类”。6.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7.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一“启发”一词来源,是中国最早强调“启发”的教育家。9.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10. 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11•“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中的巩固性原则。12•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教)学生进行学习(学)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我国孔子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易公孟子1.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强调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的机制决定的。人性本善,万物皆备于我心。缺点是片面强调内部因素,忽视了外部因素。2. “孟母三迁”表明,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反之,则对个体的发展有所抑制。23.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教)学生进行学习(学)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我国思孟学派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外铄论的代表人物,认为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的力量。提出性恶论。缺点是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忽视了内部因素。墨子1•以“兼爱”、“非攻”为教,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用技术的传习。2•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有“亲知”、“闻知”“说知”。重视“说知”。老子、庄子1.道家代表人物。2•老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主张“绝学”,绝圣弃智。3.经常和西方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相提并论。朱熹1.“循序而渐进,熟读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