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的基本要素作者:李春昌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1 年第 31 期临床思维的基点较大的变异性医生所面临的问题之所以具有较大的变异性,这是由人体的特异性所决定。人体的个性、特异性是永恒难题,而临床理论只能着眼于“共性规律”。•病人极少是“千人一面”,而是表现出个体差异。•疾病过程有个体差异、特异变化及“超常现象”:① 年龄、职业、爱好、生活地区的不同;②人体免疫力的不同。•治疗效果有个体差异:如心理状态、性格、耐受力、医嘱顺从性、对医生的信任程度等的差异,常导致实施同样的治疗方案而产生的治疗效果却表现出巨大差异。—定的隐蔽性①健康意识的增强,致使对疾病认识的难度加大,其中重要因之一是隐蔽程度的增加。亚健康状态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医者中 1/3 是因疾病痛苦的显性问题而来,2/3 是处于身体不适的隐性阶段。特别是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使人们对健康问题的考虑更加全面,尤其注意社会、心理问题导致的疾病。②现有的医学水平限制了对疾病的认识,使医生缺乏早发现的能力,无法及时、完整地揭示疾病的实质。疾病有阶段性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个完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接触病人。可能是疾病的开始,或是疾病的中间期,也可能是疾病的结尾。不同时期的疾病表现必然会存在着较大差别。我们希望最好是观察到疾病的全过程,有些小病可以,而多数疾病实际是很难做到的。因此,诊断——不断修正;治疗——不断选择;预后——灵活看待。所以有人提出,只有病理解剖才是观察疾病的最终阶段。资料的相对性临床资料仅相对完整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条件的限制、经济实力的限制、伦理道德的限制等,致使我们收集到的疾病资料总难以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就收集疾病资料的过程而言,住院优越于门诊、大医院优越于基层医院。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大医院的医生好当!临床资料仅相对可靠①由病人、家属、同事乃至社会提供病史,难免有主观、虚构、夸大、缩小等。②检查资料:a.体格检查手法的准确程度;b.辅助检查资料的误差(技术性、假阳性)。特别注意阴性病史及检查结果的重要性。思维的概然性概然性一词在科学领域使用的不少。其含义究竟是什么?不妨回忆古人训教,《庄子•至乐》“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从中领会,概然性实际就是可能性。展延理会:“中国日均温度的最概然温度分布”,“法院依据高度概然性标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的概然性”,“概然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