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开题报告 第 1 页 共 9 页 《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在高中 历史教学中的落实与渗透》 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 CJG20054 学科分类: 高中历史 课题负责人: 陈正义、许大庆 责任单位: 安徽省来安中学 安徽省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开题报告 第 2 页 共 9 页 《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在高中 历史教学中的落实与渗透》 来安中学课题组(立项编号CJG20054)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些青少年对国情现状漠不关心,不关注和不参与公共事务;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够;缺乏对家庭、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缺乏人生规划和远大理想,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国家” “民族” 概念模糊,把爱国曲解为狭隘的“抵制外货” 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与融合,也出现了冲突和碰撞。多元的世界文化对学生造成了爆炸式冲击,价值观尚未稳固、判断力较弱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其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家国情怀的载体,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们的中小学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往往缺乏足够认同与重视,其教育效果不容乐观。第三,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存在偏差,其内容往往存在空洞说教、脱离学情等问题。有些教育工作者也未能立足当下,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系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第四,家国情怀教育的方式滞后。家国情怀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家国观念。并且,当下的家国情怀教育大多是单向灌输,以教师的教为主,缺乏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针对这些情况,要想显著提高高中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效果,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全面渗透家国情怀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并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感。那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是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安徽省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开题报告 第 3 页 共 9 页 2017 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明确提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定位为诸素养中的价值追求。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