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垄断优势理论VIP免费

垄断优势理论_第1页
1/6
垄断优势理论_第2页
2/6
垄断优势理论_第3页
3/6
垄断优势理论 1960 年美国学者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率先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出了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麻省理工学院C·P·金德贝格在70 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的补充和发展.它是一种阐明当代跨国公司在海外 投资具有垄断优势的理论。此理论认为,考察对外直接投资应从“垄断优势”着眼。 鉴于海默和金德尔伯格对该理论均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时又将该理论称为“海默-金德伯格传统”(H—K Tradition)。 一、产生背景 20 世纪50 年代以后,美国跨国公司呈如火如荼迅速发展之势,利润差异论的局限性暴露无疑,因而迫切需要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理论出现. 二、主要思想 市场的不完全性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 1、市场具有不完全性 不完全性产生于四个方面: (1)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2)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3)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4)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2、垄断优势 (1)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2)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3)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4)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5) 信息与网络优势。 三、垄断优势理论的结论 1、原因分析: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 2、结论:对外直接投资是具有某种优势的寡头垄断企业为追求控制不完全市场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四、对于不同国家之间直接投资的解释 1、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 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同时技术等资产可以获得全部收益. 2、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直接投资 寡占反应现象,通过在竞争对手的领土上建立企业来互相牵制和加强自身能力行为的综合表现。 五、对跨国公司各垄断优势的补充 1、知识优势 2、产品差异优势 3、规模优势 4、...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垄断优势理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