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分析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丁媛媛义务教育有两层含义: 适龄儿童有义务享受教育; 政府有义务提供学校。 普九教育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教育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1. 城乡差距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中最突出的不合理现象表现在城乡之间,这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众所周知,新中国建立以来,走的是一条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快速发展工业化国家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 虽然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和城市一起加入到富裕的地区当中,一部分农民也率先进入富裕者行列,但其在教育投入中的比例仍然偏低,而且近来又有所下降。注:资料来源于《中国教育事定统计年鉴》,1998-2000)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农村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普通中学从1997 年的 10.8%下降到 1999 年的 9.4%,3 年下降了 1.4 个百分点;小学从 1997 年的 20.8 下降到 1999 年的 19.94%,3 年下降了 0.86 个百分点,下降水平均高于全国( 中学 3 年下降了 1 个百分点,小学 3 年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 ) 。从 2000 年开始,全国基础教育各级学校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又有所回升,但增长幅度均不大。2.地区差异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省、市、地区之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配置也极不均衡,尤以东西部的差距更为明显,胡鞍钢在《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一书中指出,中国各地区知识发展相对差距十分显著, 西部地区知识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知识是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最重要的因素,知识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 而西部地区是中国知识资源最贫乏的地区,也是知识发展差距量大的地区。 如不改变这种状况, 东西部差距、 城乡差距不可能产生缩小的趋势,若干年以后, 必将对中国综合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这里仅以各区预算内生均经费和校舍情况的差异为例来说明。首先,各地区预算内生均成本差异较大。1995年,我国各地初中预算内生均经费平均值为 507 元,最高的是上海1590 元,最低是安徽 322 元,前者为后者 4.95 倍。同期全国小学预算内生均经费最高为1248 元( 上诲 ) 是最低的 145元( 河南 ) 的 8.61 倍。其次,各地区的学校房屋质量亦有差距。就全国而言, 从校舍中的危房面积看,1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