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商品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根据会议安排,现我作题为《*县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的必要性》的发言,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提出批评指正。2007年,是我旅游业发展的丰收年。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遗产申报成功,*机场建成通航,第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召开,把我县旅游业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与平台;如何实现和推进旅游强县、旅游XX县区、旅游热县的发展战略,建设更加和谐富裕文明的新*。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亟待思考与解决的课题。我就*旅游商品开发的相关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现状。辉煌历史遭遇尴尬处境,现实机遇面临严竣挑战,旅游商品该何去何从。旅游产业是由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购物不仅是消费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旅游国家和地区创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旅游购物已占到旅游总花费的40%—60%,我国旅游购物的消费已达到了旅游总消费的20%,而我县却因旅游商品匮乏,旅游购物消费不足旅游总消费的3%,造成游客大饱眼福却两手空空的尴尬局面。我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旅游商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具有传统工艺的商品久负盛名,曾经远销海外;洞塘凉席清道光年间就已畅销东南亚,*风猪清朝时期就已成为皇室贡品,以及布依族土花布、瑶族蜡染、苗族刺绣、水族马尾绣、银饰、剪纸等,都是民间工艺的精品,也曾是我县传统旅游商品的代表,近几年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我县旅游商品的发展却非常缓慢,甚至衰退,原有的民间工艺厂,银饰厂纷纷倒闭,部分民间工艺甚至面临失传的威胁(如洞塘凉席的编织工艺、*风猪的配方等),现有的旅游商品企业也是举步为艰、前途渺茫。纵观我县旅游商品市场,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种类单一,没有文化内涵。目第1页共4页前市面商品基本上停留在干笋、香菇、苦丁茶、土花布等品种,没有很强的纪念性,实用性,更没有收藏性;2、缺乏精品设计和精美包装,产品附加值低。多数产品仍采用低档的普通塑料袋包装,很多商品甚至没有任何包装,属于粗放型的商品;3、缺乏旅游商品的专业开发和市场调研,没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多数商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没有经过全面的市场调研,导致商品销量打不开;4、缺乏专业设计力量,设计、生产、销售严重脱节。目前没有一支专业的旅游商品设计队伍,商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缺乏配合,导致设计不上档次、生产不上规模、销售没有市场的现象;5、缺乏行业指导和市场培育,不能规范化和规模化经营。目前多数商品仍保持地摊式经营方式,没有固定的市场和销售网络,导致商家找不到客户,游客找不到商品。在省委、省政府实施旅游精战略的今天,“两赛一会”已搭建了旅游商品经济的基础平台;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机场的建成通航和第二届旅发大会的成功召开,迅速发展的旅游业为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现状却让人堪忧,如果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及时解决旅游商品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问题,将会影响我县旅游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全县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二、定位。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艺术品味还是经济实用、市场定位是发展前提。我县由于长期处于旅游商品匮乏状态,少数商家为了弥补市场空缺从外地引进一些制作低劣的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除干笋、香菇外,全是安顺蜡染、云南小工艺、黔东南刺绣等,于是形成了高档产品曲高和寡,低端产品又毫无特色、滥竽充数的局面。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一条不足300米的街上,卖着各种各样的“小尿人”旅游纪念品,单是这一商品,它一年的销售收入就达7000万欧元,而在我省,最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旅游商品安顺蜡染却象卖蔬菜一样的满布地摊而无人问津。旅游市场需要的到底是“阳春白雪”式的高档商品,还是“下里巴第2页共4页人”式的大众消费呢。关键是找准市场定位和产品特色,特色就是出路,没有特色的产品是很难有市场空间的。我县旅游商品基础资源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可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发和突破。1、注入文化内涵,提高商品档次。加大对布依族土花布、鞋垫、扎(蜡)染,水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