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观后感 《人工智能》观后感 看了《人工智能》这个电影颇有些感动,但更多的是一些感慨。这是一部科幻与伦理相结合的电影。在电影的开头,人类就被安置在一个极度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部分城市已经被海水所淹没,人类的科技却极度发达,这无疑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讽刺。拟真电子公司的老板并不满足于已经开发出来的智慧型机器人,而要进一步开发出一个会爱的机器人,一个有心智和情感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前所未有的潜意识,充满暗喻、直觉和自发性推理力的内心世界。当这个提议被提出的时候就遭来了同事的疑问,社会充满着仇视机器人的气氛,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是让机器人去爱人。但是真理总是难以被众人所接受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受到重视,的确,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这就是影片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斯皮尔伯格开门见山的点出了这个问题。 于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卫诞生了,伴着他爱的使命从始至终。没有顺序的单词开启了大卫的感情世界,于是他开始永无止尽地付出自己的爱,只有残酷的机器屠宰场才能终结大卫的爱。而大卫最终成为了莫尼卡夫妇孩子的替代品与母爱发泄的对象。大卫虽然是个人工智能的产物,但在有大卫的日子里,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与融洽,排解了莫尼卡的大部分忧愁。而这一切伴随着莫尼卡的儿子马丁因为医学奇迹而发生逆转。马丁重新回到家中使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大卫也因此失宠,因为他终究是人类发泄情感的替代品。 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值得人们去思考。首先,人们创造出机器人却为何要仇视机器人呢,这是不是对人类本身的一种讽刺呢。其次,人们既然给予了机器人爱的权利,却为何剥夺了机器人被爱的权利和不爱的权利,这是不是对人类本性——自私与贪婪的真实写照呢。再次,既然人类给予了机器人情感、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么为何还要把机器人看做是工具,这是不是高度发达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对比呢。最后,当第 1 页 共 3 页程序成为爱时,人们却无法编写出一段程序来遏制机器人对爱的渴望。这就意味着当程序成为爱时,就正在塑造着一段悲剧的开始,却没有结束。 电影中大卫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程序被启动后,他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奇,冲咖啡、拿刀叉这些简简单单的事却展现出一个孩子该有的天性。他单纯可爱,惹人怜惜,尤其是被惊吓时会说“保护我”,是一个需要保护的乖孩子。大卫代表的是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