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与文化结缘读《家之脉》有感VIP免费

与文化结缘读《家之脉》有感_第1页
与文化结缘读《家之脉》有感_第2页
与文化结缘读《家之脉》有感 田村小学二年级四班吕俊翰妈妈张巍巍 让我记住陈忠实这名字的,并非长千万言、火至被拍成电视剧的《白鹿原》,而是这篇字只以千计的《家之脉》。 文章如同作者的名字,质朴无华。平和的笔调如家常般引我们回望了世代陈家人真正得以血脉相承的传家之宝--------深入骨髓的文化意识。 深有同感的我,不禁掩卷忆起自己记忆中与文化最初的缘。那时刚认字,躺在火炕上,仰头便可看到爷爷用来裱糊顶棚的那些父亲写的毛笔字。微微泛黄的毛边纸,和那俊朗傲岸的《玄秘塔碑》,留作了我概念里最初的文化印记。 及至入学,我发现自己所学知识似乎总比同学稍快半拍。二年级就已会看简谱;三年级就知道澳大利亚满地都是别处没有的袋鼠袋狼树袋熊,知道高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泽乡起义。我慢慢在心里开始感谢。感谢一边绣花一遍教我唱《牡丹之歌》的妈妈,感谢父母结婚后仍然整齐码放在里屋的,他们上学时攒下的那些成箱的书本。在那间屋里,在那无数次随心所欲的翻阅里,我获得了文化带给我的最初的快乐体验。 现在,儿子已上小学,而读书、写字的习惯,其实是不需要刻意培养的。我拿一册《萤窗小语》床头卧读,他便抱一本《三毛流浪记》进了洗手间。最经典且经常听到的对白是,“小子,还没方便完吗。”小子蹲在马桶上答:“哦,再等一小会儿哈,还剩一个自然段。”不管看啥,我问他为什么之后,他也学会凡事问我为什么,上到天文,下至地理,纵观历史,放眼未来,我常被他问到只得上网或翻书查资料才行。不过挺好,从不觉难堪尴尬,因为我们俩可以一起进步。 经常看到南方一些十岁出头的孩子,在威海的拉面馆小饭店里穿梭服务。读书学习的黄金时光,就这样令人痛心的蹉跎而过。他们许会挣到大钱,但钱真就最最重要。那为何富可敌国的盖茨与巴菲特,却让自己的子女如其他孩子一样,接受正常的各等教育呢。 第 1 页 共 2 页 章诒和女士曾说过,“北京的四合院都应该拆掉,现在的人不配住。”是啊,在章女士眼中,浮躁身轻、缺乏文化底蕴的现代人,已经不配住在自己先人几千年文化才积淀出的四合院里了。我想,在她看来,那或许跟西施嫁与流氓地痞毫不相异了。 “一个国家的价值,从长远角度看,等于组成它的每个人的价值总和。”让我们的孩子多读些书,与文化结缘吧。 因为文化,我们血脉绵延; 因为文化,我们楚越肝胆; 因为文化,我们千年、万年、万万年。 后记: 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地永存。阿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起跑线书城+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学事业,对互联网知识分享很感兴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