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庸之道是现在全世界最重视的合理主义。 中庸之道就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个人认为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观点很典型地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就全世界范围而言,中国人对于宗教的态度是最宽容的。这种传统的形成就是直接受益于孔子的这一重要思想。以至于后来的传教士初到中国时都为中国人对于不同宗教的包容性而震撼。在其他民族的精神生活中,宗教都具有重要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中国成为了例外. 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中庸是孔子哲学的基础和最高的道德准则。孔子讲中庸的政治目的就是保持合乎周礼宗法等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对中庸之道深入进行一番批判性的研究,并结合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改革、发展、稳定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应当是不无意义的。 孔子把中庸称为至德,这既说明他把中庸作为道德的最高准则,也说明中庸是他的哲学基础。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对过与不及,要在过与不及两端之间转折和把握一个中点或度,也就是量变到质变度量关节线,以保持事物的常态不变。按宋代学者程颐的解释,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以及所有观众: 下午好! 古往今来,中庸之道以儒家理论精华之一的身份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了近 5 千年的它,作为一项文化遗产,我们该丢弃它吗?答案是不能。对待传统精神要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我们姑且不论它的糟粕为何,其精华部分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 我方观点是“中庸之道应该提倡”。那么何谓中庸之道呢?我们对中庸之道的解释为:一、关系把握的良好协调;二、在平衡中寻求发展;三、打有把握的仗。其主要思想是教育人们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养成具有理想人格的理想人物。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 孔子的中庸之道在中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中庸之道,就是反对过与不及,要在过与不及两端之间转折和把握一个中点或度,也就是量变到质变度量关节线。提倡中庸之道,就是要我们学会把握一个度的问题,记住“过犹不及”,以促成事物从量变到质变转化,促成事物的飞跃发展。 所以,中庸之道应该提倡,提倡它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我们不反对创新,创新是促成事物发展的另一方法之一,两者没有冲突,有时甚至相容。暂且不列举它对我们社会有利的所有方面,下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