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团衔接深化“推优”工作共青团华东理工大学委员会“推优”工作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光荣职责,是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党建带团建”的有效结合点。认真做好“推优”工作,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青团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自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推优”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学校党、团委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逐步建立起有本校特色的一系列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长效运作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一、建立“育优”机制,为党组织建立高素质的人才储备库。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大学生的思想支柱。校团委紧密结合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根据党组织不同时期的政治学习重点,以“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成才意识”为特色的邓研会为切入点,按照“知行合一、作用合一、载体合一”的要求,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相结合,通过知识竞赛、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理论型学习组织的建立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把团日活动、团校培训、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等都融入到理论学习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团组织活动,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基层青年“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以社团组织为依托,精心组织有特色的社团节、思想学术节、秋韵节等,做好硕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工作,通过这些丰富有益的学生活动,让青年团员在实践中树立积极的人生追求,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进而调动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感,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积极吸纳优秀学生团员加入学校学生组织,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培养青年学生干部后备力量,给他们1提供一个锻炼品质,施展才华的空间,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从而更快的成长起来。二、完善“推优”机制,向党组织输送合格的接班人。以“三级党校培训”为特点,坚持早播种、早育苗、早培养,确立“推优”对象。自1985年开始,学校建立了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党校培训”机制,分层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初级党校由各学院分团委负责,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全员培训,引导他们了解党、认识党、激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中级党校由各学院党总支负责,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进行轮流培训,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高级党校由校党委党校负责,对各学院列入发展计划的同学进行集中培训,引导他们深入系统的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端正入党动机。细化“推优”标准,量化考核内容。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工作的意见》精神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色,制定了一系列具可操作性的考核制度,并细化、量化了考核内容,把一批思想上要求进步,政治上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动上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优秀学生推荐到党组织中来,使“推优”工作真正做到有章可循,避免发展学生党员的随意性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干扰,树立良好的党、团作风。规范“推优”程序。在民主、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学校采取了团支部、分团委、校团委三级推荐的办法,并将其与“三级党校培训”相结合,入党积极分子在高级党校学习毕业以后,经学院党团组织考核同意,填写团组织推荐发展对象登记表,上报校团委审核,并最终递交党委组织部。完善“推优”制度保障。为了使“推优”工作有良好的环境,形成合力,提高“推优”质量,学校党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我校2“推优”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发展工作实施细则》等有关文件,同时也制定了《党建带团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障了“推优”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施。三、坚持两个“公开答辩”的“接优”机制,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健康发展。建立“入党公开答辩”,严格发展程序。大力发展学生党员,不能仅仅只看重数量,更要严把质量,以保证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入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