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诊断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根据统计显示,自 1990—2016 年,全球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增长了 1 倍,以后数年仍将保持这种高速增长的趋势。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均寿命的延长,帕金森病发病率逐年升高。预计至 2030 年,中国将大约有 500 万的帕金森病患者,约占全世界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和庞大的患病人群,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是首要的任务。 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一些非运动症状如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嗅觉减退、便秘、体重减轻以及焦虑、抑郁、淡漠这些精神改变。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pars compacta of substantia nigr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和路易小体(Lewy body)的形成。主要生化改变为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近 10 年来,国内外对帕金森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等方面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不同人种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有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白种人,亚洲人群帕金森病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好,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发生率较其他人种更高。因此,针对中国人群帕金森病患者,应有独立的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临床医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结合英国脑库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MDS)2015 年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和中国 2006 年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推出了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 版),用于指导临床医师诊断帕金森病。此外,还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一些辅助检查显示了较好的诊断价值,可能会对帕金森病的诊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 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 帕金森综合征包括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等,而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ism)的确诊是诊断帕金森病的先决条件。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需要基于 3 个核心运动症状:必备运动迟缓;至少存在静止性震颤或肌强直这 2 项症状中的 1项。上述症状必须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与其他干扰因素无关。对上述核心运动症状的检查必须按 MDS 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