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测试三小四年级组一、填空 25*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人,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共 20 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2.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关于“思”与“学”的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我们学习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开始知道他是怎么回事; 后来有了兴趣;最后便乐在其中了。孔子用知之、好之、 乐之等词来描述这个过程。5.子曰:敏而好学,下耻不问,是以谓之文也。6、《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有: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_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____比而不周 ______。”10、子曰:“德不孤, _必有邻 __________。”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诲人不倦 _________,何有于我哉?”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4、《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连线 25*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不亦君子乎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2、三军可夺帅也,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而笃志,匹夫不可夺志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贫而无谄,民德归厚慎终追远,矣富而无骄3、贫而无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富而无骄君子喻于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不可以长处乐;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同而不和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政》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