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晚稻生产成本及收益分析据对我省35县(市)352户调查户晚籼稻生产成本、收益情况的调查,由于大面积遭受稻飞虱等病虫害的侵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粮食市场价格的下跌等诸多因素地影响,*年我省晚籼稻生产呈现“单产下降,种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的特点。一、种植面积增加,单产下降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对种粮实行直补和给予良种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许多农户挖掘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尽力扩大种植面积。全省粮食种播面积5250.3万亩,较上年5124.3万亩增长2.46%;总产量1854万吨,较上年1803.4万吨增长2.81%。但晚稻在生长晚期因持续高温少雨,为病虫害特别是稻飞虱的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尤其是中北部地区普遍受灾,致使单产下降,调查户亩均产量为382.30公斤,较上年的416.6公斤减产34.30公斤,减幅8.23%。二、生产费用增加,生产成本上升全省每亩平均总生产成本*年为429.17元,比上年的418.70元增加10.47元,上升2.50%;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226.87元,较上年204.44元增加22.43元,增长10.97%。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化肥、农药、种子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上涨;二是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使机械作业费和燃料动力费有所增加;三是我省施行全面免缴农业税,减少了成本支出;四是农业生产有机构成逐步提高,劳动强度减弱,用工数量继续下降,但劳动日工价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1、每亩化肥费用82.19元,比上年的70.96元增长15.83%。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及运输费用的增加,化肥价格一路飚升。春播期间由于宏观调控的作用,各级物价部门加强了对市场农资价格的监管,价格总体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下半年,化肥价格在生产、运输成本提高的推动下再度上涨,晚籼稻在化肥用量减少的情况下,费用却反而增加。据调查资第1页共5页料显示化肥综合平均价格较上年上涨21.17%。化肥价格攀升还有另一重要因素是质量监督部门加强了对农资市场的质量监管力度,对不按规定含量生产复合(混)肥的企业的从严处罚,使生产企业不得不下足原料,按规定配方生产,增加了生产成本,其价格也水涨船高。由于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粮农减少了化肥的投入,今年每亩化肥用量19.08公斤(纯量),较上年19.96公斤减少投入4.41%。其中,化肥价格上涨使粮农增加支出15.02元,化肥用量减少降低支出3.79元。2、农药用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促使农药费用增加较多,达到42.81元/亩,较上年的24.92元增长71.79%。晚稻生产中期2次遭受台风袭击,后期持续高温少雨,为稻飞虱等虫害的繁殖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大部分地区均不同程度遭受其侵害,特别是中北部地区,遭受了较大的损失,有的稻田颗粒未收。为对抗虫害,农民增加了施药频率,致使农药用量、农药费用、用工量增加;由于病虫害发生突然,范围又广,造成部分农药紧缺,价格飞涨。如XX县区的叶蝉散价格,由9月上旬的2.75元/kg上涨到9月下旬的7.50—11.25元/kg,涨幅达173%以上,受灾较轻的XX县区,叶蝉散价格也上涨20%以上,且货源紧缺,供不应求。3、种子价格的上涨,亦是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上稻谷种子繁多,价格不一,也有部分农户自留普通品种,价格相差较大,但价格比上年普遍上涨,*年亩种子用量为1.53公斤,今年降为1.49公斤,而种子费用却由13.02元增至16.35元,价格涨幅28.95%。从亩种子用量减少的趋势可看出,种植优质品种的农户越来越多。4、机械作业费及燃料动力费的增加,表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亩机械作业费用由上年的20.30元增至今年的33.25元,而畜力费用由上年的18.39元降为17.03元,同时,用工天数也由上年的12.0个工日(含雇工)降至今年的10.83个工日,这说明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了,不少调查户从整地到收获均使用机械作业,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燃料动力费用增加,也促使机械作业第2页共5页费用的增加。5、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生产成本降低。*年,我省提前全面取消农业税,亩成本减少17.87元。6、工价提价,用工量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由于机械作业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