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发展功能区布局的调查和研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三城四片五重点”战略和“一区四园”产业布局,实施产业升级“468”计划,全市生产力空间布局初步形成,三次产业发展日趋协调。为了在新起点上高水平推进**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根据市委要求,课题组围绕“产业发展功能区布局”,综合考量**全境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着眼长远提出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意见,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分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区域产业特色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的今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一、产业功能区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争当苏中“三个排头兵”总目标,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特色发展,着力调整优化空间结构,合理布局三次产业,加快形成产业布局特色化、生产结构高端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工业发展体系;加快形成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形成生产布局合理、服务体系健全、产销结合、农工贸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形成**产业功能布局优化、区域经济特色鲜明、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二)基本原则1.坚持集聚发展、特色创新从优化生产力布局的角度创新发展优势,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巩固和提升近年来全市经济集聚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的成果,进一步挖掘区域性资源特色,力求产业发展方向与资源禀赋相匹配;进一步坚持规划引领和市场导向相结合,力求优质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进一步梳理和培育区域性特色产业,力求产业特色尽快放大和转化为经济实力。2.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进行功能区划分,注意从经济和第1页共10页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统筹全市生产力布局,科学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坚持高点定位,形成合理的产业功能区划,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使我市真正走上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3.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形成产业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分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课题,而且需要长期的实践推动。本课题立足当前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各地现有资源、产业优势,着眼长远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围绕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如何助推特色产业规模化,如何增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产业功能分区的构想。4.坚持突出重点、兼容发展。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放大做强现有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产业特色。同时,兼顾东部经济薄弱地区和发展态势较好的乡镇(街道)工业集聚区,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人口,致富百姓,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产业发展功能区布局构想总体上大致以天星港、蔡港、江平路和姜八线为界,将全市分为五大产业片区,实行统筹化布局、区域化分工、特色化发展,以谋求全市经济社会更快的发展速度、更优的发展质态。(一)西部片区区域范围。江平路以西,包括滨江镇、虹桥镇、张桥镇原张桥部分、济川工业集聚区(原大生工业园)。功能定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区。产业基础:沿江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化工、机电(船舶)、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密集,经济总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二。经济开发区已入驻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100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形成了氯碱、染料颜料和医药、农药、油脂加工及其它精细化学品等产业链明晰的产业集群。虹桥工业园区形成了高端装备(海洋船舶工程)制造、医药原料药、新材料、休闲第2页共10页渔业等特色产业。张桥工业集聚区电子、电气产业;济川街道原大生机电工业园电子、新材料产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发展态势向好。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兼顾发展生态旅游和特水养殖、休闲渔业。以新浦化学、济川药业、联成化学等企业为依托,围绕精细化工、医药、新兴产业等领域,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新医药等产业链和产品链。以鑫福造船、中丹集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