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第八章 水下抛石施工说明 1、工程部位和工程量 本标段水下抛石总长1170m,桩号k4+000~k3+700 k3+350~k2+300,抛石宽度15~50m 不等,抛石厚度0.8~1.2m,抛石工程量77364m3。 2、施工安排 (1)水下抛石分两个施工区段,第一工作面k4+000~k3+700、k3+350~k3+000;第二工作面k3+000~k2+248。 (2)根据我部在江西赣抚大堤和鄱阳湖二期治理工程中的抛石施工经验,需设置抛石船集中验收点,验收后统一调配至各抛石面抛投。本标段考虑设置1 个验收点。 (3)租用地方运输船队和车队,将租用船只和运输车辆统一挂牌编号,编组编队统一调度指挥。 3、施工程序 水下抛石施工遵循以下施工程序: 测量放样→水下地形复测→定位船定位→抛石船定位→抛投→检测→进行下一个区域的抛投。 抛投顺序:从上游向下游依次抛投,横断面上由江中心向岸边进行。 网格抛投流程:实测流速计算不同粒径块石的漂移距离→核定网格抛投量→定位船定位→抛投船定位抛投→监抛检测人员检测抛投 57 高程→补抛→检测合格→定位船移位进行下一个区域的抛投。 4、测量放样与地形复测 4.1 测量放样 从已建立的施工测量控制网进行抛投区域的边线、断面位置放样,设置明显、固定、不易破坏的标准桩。平面控制点应埋设于通视条件良好地基稳定能较长期保存的地方。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水下抛石控制断面间距为40m,顺堤方向在岸上用设置断面控制桩的方式定出各横断面位置。 水下抛石采用网格抛投控制,200T 左右的抛石驳船甲板长度一般为20m 左右,宽度一般为8m 左右,在相邻断面间增加一个测量断面,将标书要求的40m×20m 控制网格加密至 20m×10m,以更好地保证抛石的准确性。断面控制桩每隔 20m 设置一个,布置在岸坡上,采用50-100cm 的钢筋,并安插小红旗。 抛投网格的划分见8-1 抛投平面网格图。 4.2 水下地形测量 ⑴ 断面放样结束后,在断面的起点位置架设全站仪,通过控制网点定好设计断面的方向线,用测距仪测定测点与起点的距离,通过对讲机指挥水深测量人员在测量船上用超 声 波 测深仪复测水下地形。同 时 结合用测竿 测定淤 泥 厚 度。 ⑵ 一定区域范 围 的水下测量完 成 后,绘 制1: 500 水下地形图,在网格图上4 个角 点和 网格对角 线交 叉 点标示 以下数 据: 测点原 始高程( H1),测点抛后设计高程( H2),淤 泥 厚 度( hy) 抛投厚 度( h), 58 并注明网格内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