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时 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引言: 加强人际交往,不仅有利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而且有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实践证明,增进人际交往,改善人际环境的关键在于加强心理调适,培养交往能力。 (一)培养积极交往的心理态度 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性,都是无法完全取代的,因此对他人的独特性价值理解以及对他人的尊重,是交往的心理基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伯奈(E.berne)依据对自己和他人采取的基本生活态度,提出四种人际交往模式:1、我不好—你好,我不行—你行;2、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不行—你也不行;3、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4、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中,容易出现发展偏差。“我不行—你行”(自卑自怨,己不如人),“我好—你不好”(自高自大,孤芳自赏,目空一切,自傲心理),“我不好—你也不好”(冷漠无情,冷眼看世界),正是这种偏差的出现。这三种交往模式都会阻碍人际交往,并且不利于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成熟的、健康的交往模式应该是“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这种心态的特点是,“充分体会到自己拥有一种强大的理性能力,并对生活的价值有着恰当的理解,做到相信自己与相信他人、爱自己与爱他人的统一。虽然他们并非十全十美,但能悦纳自己和他人,正视现实,善于发现自己、他人和世界的 光明面,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进取、和谐的精神状态。” (二)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尊重的原则 人们因先天遗传素质的差异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各不不同,并因社会分工而具有不同的社会身份,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这种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要自重自爱,不自重的人当然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尊重能带来良性反馈,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哲人说得好:“温暖别人的火,也会温暖你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尊重包括: A 尊重别人的隐私。“男不问收入,女不问年龄”。 B 不提别人的伤心事。如果对方主动提起,应表示同情并耐心听其诉说。 C 留意对方的敏感点。如果对方身材矮小,谈话中最好不要提身高的事。“矬子跟前不说矮”。 D 注意地域、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如回族人不吃猪肉,就不要在回族同学面前大谈猪头肉是希旺的好吃还是龙大的好吃。 E 尊重别人的独特性。并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有些事没有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