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探究我们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习教师传递知识的艺术,往往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 应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为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更不是教师教学中的道具。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就对有效学习的再认识、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学习的现象,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一、有效学习的再认识。有效学习的范围很广泛,我所指的“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指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下面对“有效学习”的认识做进一步阐述:1、学习的内容应该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习者此时此刻的知识、能力准备,是能够引起他们直接需要与强烈兴趣的内容,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内容是否恰当,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基础。2、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发育过程。关注点应在学生的参与度上,放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上。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看教师是否能随时因人因事而灵活调整既定安排, 能否做到张弛有度、融严肃活泼于一体?3、有效学习的活动, 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