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备用、高危药品管理规范药品管理制度1、病房应根据病种特点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药品,便于临床应急使用。2、根据药品种类、性质及储存要求分类放置,专人负责领取及管理,防止药品积压,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3、定期检查药品质量,做到“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药品标签清晰可辨,药品相符。严禁使用标签模糊或涂改的药品。4、病人贵重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日期,单独妥善保存。5、毒、麻、剧、限药应设专柜加锁存放,专人保管,保持一定基数,严格交接班,用后由医生开专用处方领取并登记。6、抢救药品应固定存放于抢救车内,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每日检查,并严格交接班。7、高危药品应单独存放,有瞩目标识,并有使用剂量限制。涉及面广,种类多1治疗量参数不一样2随机性大3产科患者用药特点4备用药品多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品。为促该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制剂、肌肉松池剂及细胞毒化药品及胰岛素制剂等其他药品2.科室根据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具体品种梳理病区各专业的高危药品,专人负责管理。3.病区应设置专门的高危药品存放药柜(药架),且标识规范醒目,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4.病区使用中高危药品集中分类放置,标签和标识醒目。5.病区备用高危药品,除有醒目的标识和标签外应实行基数管理,其品种、规格、数量由临床医务、护理共同确定,报药剂科备案,定期清点、记录完整、帐物相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追查并报告护士长和科主任。6.临床配制和输注高危药品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临床使用安全,同时对患者进行安全警示。7.药品使用按“左进右出,近效期先用”原则执行。近效期(6个月内失效)的药品作红色圆点标记;安瓿上无失效日期的应注明失效日期:;所有抢救药物在失效期10天内更换。8.高危药品交接记录应书写高危药品的通用名称,如10%氯化钾注射液。9.护士长每周三、六对高危药品管理督导在登记本签字。一、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产科高危药品类型:1、备用高危药品2、使用中高危药品一、设有专门的药品存放柜,进行基数管理。二、需分区或分层,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三、高危药品专柜存放并有醒目警示标识(白底黑字),标识标签应统一规范,,与药品一一对应,每班交接。产科病区高危药品高危药品硫酸镁产科高危药品交接使用记录本,需每班交接,急需用药时也应注明使用情况(时间、床号、姓名、药品名称、用量、护士名字),以便药品交接清楚、完整。使用中高危药品1、标示醒目2、无多余药品氯化钾硫酸镁普通胰岛素(冰箱内)药品入柜后须在相应药品使用登记本上登记相关信息(日期、时间、床号、姓名、数量),使用拿出时也需登记数量、使用人。氯化钾外包装盒必须用红笔进行标识。使用中高危药品适应症:1、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后引起的低钾血症等。2、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如使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Bartter综合征等。3、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氯化钾注射液不良反应:1、静脉滴注浓度较高,速度较快或静脉较细时,易刺激静脉内膜引起疼痛。2、滴注速度较快或原有肾功能损害时,应注意发生高钾血症。一旦出现高钾血症,应紧急处理。禁忌症:1、高钾血症患者。2、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禁用。硫酸镁注射液适应症:可作为抗惊厥药。常用于妊娠高血压。降低血压,治疗先兆子痫和子痫,也用于治疗早产。不良反应:1.静脉注射硫酸镁常引起潮红、出汗、口干等症状,快速静脉注射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心慌、头晕,个别出现眼球震颤,减慢注射速度症状可消失。2.肾功能不全,用药剂量大,可发生血镁积聚,血镁浓度达5mmol/L时,可出现肌肉兴奋性受抑制,感觉反应迟钝,膝腱反射消失,呼吸开始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