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项目1:贫血病人的护理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的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值的底限,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知识回顾:贫血•1.1.按红细胞形态分类按红细胞形态分类•2.2.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3.3.按血红蛋白浓度分类: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按血红蛋白浓度分类: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共同的临床表现血红蛋白减少致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引起各脏器缺氧的变化•疲乏、无力: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皮肤粘膜苍白:最突出的客观体征•各系统缺氧的表现•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循环系统:贫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血源性呼吸困难•消化系统:消化功能减退•其他:肾功能障碍、性功能减退等情境导入•你今天上班遇到了这样一位病人。陈某,女性,28岁。近半年一直月经不规律,每隔20~25日月经来潮1次,每次持续10日左右,月经量多。4个月前渐感头晕、乏力、食欲减退伴有便秘。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在活动时甚至出现心悸、气促。遂来院寻求帮助。•任务1:你分析陈某可能发生了什么?可能是由什么导致的?•任务2:在对她护理评估时,应重点收集哪些资料?•任务3:应如何对她进行饮食指导?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体内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和育龄妇女发病率较高。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因素•铁丢失过多:慢性失血是成年人缺铁性贫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如成年男性的消化道出血、成年女性的月经过多等•铁摄入减少:饮食单一•铁需求增多:妊娠期、哺乳期•贫血的共同临床表现:如疲乏、无力及皮肤粘膜苍白等•缺铁引起的特殊表现•含铁酶活性降低的表现:皮肤干燥,指甲扁平;口角炎、舌炎等。•铁依赖酶活性降低的表现: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活性降低,易怒、烦躁,有时尚可有异食癖,喜欢吃生米、泥土等。•缺铁原发病的表现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常出现的临床表现•血红蛋白减少,典型血象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增生性贫血•血清铁蛋白测定可准确反映体内贮存铁情况,低于12ug/L可作为缺铁依据•骨髓涂片染色有骨髓细胞外铁消失缺铁性贫血常用的辅助检查正常红细胞正常红细胞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休息与活动:•休息可减少氧的消耗,根据贫血程度决定病人可耐受的活动量,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教会自测脉搏,脉搏>=100次/分,应停止活动,以防跌倒。•饮食护理:•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的食品,如动物肝、瘦肉、蛋黄、鱼、豆类、紫菜、海带及木耳等;鼓励摄入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不宜饭后2h内饮浓茶和咖啡;偏食是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疲乏、无力、心悸、气促、头晕等贫血症状有无好转•查看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监测血清铁蛋白等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生活护理•病因治疗: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环节;•铁剂治疗:•(1)口服铁剂的护理: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①口服铁剂易引起消化道症状,可饭后或餐中服用;•②服铁剂避免与高蛋白(如牛奶,含磷较高),以及碱性物质(如茶,茶中鞣酸与铁结合成不易吸收的物质)同时服用,均可影响铁的吸收;•③病人口服液体铁剂时须使用吸管,可避免牙齿染黑;•④口服铁剂治疗时,铁剂在肠道内硫化氢作用下可生成黑色的硫化亚铁,大便会染成黑色;•⑤铁剂治疗一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网织红细胞数增加可作为铁剂治疗有效的指标,约8~10周血红蛋白达正常之后,病人仍需继续服用铁剂1个月,6个月时再服1个月,以补充贮存铁。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治疗护理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治疗护理•(2)注射铁剂的护理:常用右旋糖酐铁•臀部深层肌内注射,不断更换部位,勿在皮肤暴露部位注射;•抽吸药液后的针头在注射进针前应重新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