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PVC 合 成 工 艺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PVC 生产的聚合工艺主要有五种,即悬浮、本体、乳液、微悬浮及溶液聚合工艺。其中悬浮聚合工艺一直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绝大部分均聚及共聚产品都是采用悬浮聚合工艺。以美国为例,PVC 生产工艺中,悬浮聚合占 87.8%,本体聚合占4.4%,乳液和微悬浮占 6.4%,溶液聚合占 1.4%。与美国相比,西欧乳液和本体聚合的比例较大,而日本则悬浮聚合占的比例较大。 PVC 大分子是以头-尾连接的。由于聚合过程中产生副反应,脱氯化氢反应及氧化反应等因素导致大分子链段上有头-头连接,产生不饱和双键,形成带有氯原子的叔碳原子及形成各种长的支键和含氧基团,悬浮聚合的聚氯乙烯分子链约有30-50 个支链。 PVC 分子链上的氯原子与氯原子相对位置的不同有无规,间规和全同等构型,PVC 以无规立构为主,所以基本上是无定型结构。全同立构极少,间同立构约占 7.15%。它易形成细小的微晶。这种晶体使增塑剂难于进入,只有较高的温度才能形成结晶链段。 PVC 合成工艺流程见图 1-1。 图 1-1 PVC 合成简单工艺流程图 1.2.2 品 种 分类及用途 聚氯乙烯(Poly v iny l Chloride 简称 PVC)树脂是由聚乙烯(Viny l Chloride 简称 VCM) 单体聚合而成的热塑性高聚物。其分子式-(CH2-CHCl)n-,其中n 表示平均聚合度。PVC为无定形聚合物,含结晶度5%-10%的微晶体,熔点为175℃。目前商品化的PVC 树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在 1.9×105-5.0×106(Xn=350-8000)之间。 PVC 一般按聚合度式分子量不同划分不同的牌号。分子量的大小根据制品性能决定。软质制品要求较高的分子量,硬质制品不加或少加增塑剂则要求较低的分子量。聚氯乙烯分子量高,其力学性能好,但加工困难。聚氯乙烯分子量分布对加工性能和制品质量影响都很大,一般以窄分布或双峰分布为佳。 我国工业化生产的聚氯乙烯树脂以悬浮法及乳液法两种为主。聚氯乙烯广泛运用于塑料制品行业。以 SG 型树脂(疏松型)为例,1-3 树脂主要用于、电缆、塑料拉料、鞋类加工领域;5-8 树脂主要用于塑料门窗、塑钢门窗、上下水管穿线管、扣板、塑料管件、管材、农用薄膜、烟膜等加工领域。悬浮法树脂的型号与主要用途见表1-1。 表1-1 SG 型树脂型号及用途 型号 级别 主要用途 SG-1 一级 A 高点绝缘材料 SG-2 一级 A 电绝缘材料、薄膜 一级 B 一般软制品 SG-3 一级 A 电绝缘产品、农用薄膜、人造革表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