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生产工培训教材 第一篇 总述 简要介绍聚乙烯国内外发展趋势及最新进展。 聚乙烯(PE)是以乙烯为原料经催化剂催化(或引发剂引发)聚合而得的一种化合物。1939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实现了年产百吨规模的高压釜式法聚乙烯的工业生产,其产品成功应用于电缆、雷达绝缘材料等方面。1938年德国法本公司(Farben,今巴斯夫公司)研究成功高压管式法生产聚乙烯的技术。在这期间,聚乙烯是在压力 100~300兆帕、温度 80~300℃下经催化聚合得到的,其密度在 0.915材料~0.940克/厘米 3,由于其密度较低,故也称为低密度聚乙烯(LDPE)。 1953年德国化学家齐格勒用三乙基铝—四氯化钛为催化剂。使乙烯在低压下聚合生成聚乙烯,并于 1954年实现了工业化,这种方法后来人们成为齐格勒法或低压法。稍后,美国菲利浦石油公司(Phillips Petroleum)以氧化硅—氧化铝为载体,氧化铬为催化剂,在压力 2~4兆帕、温度为 106~170℃下使乙烯聚合;美国标准油公司(American Standard Oil)以氧化铝为载体、氧化钼为催化剂,在压力 6~7兆帕、温度为 230~270℃下使乙烯聚合,并均于 1960年工业化。由于这两种方法的压力介于其他两种方法之间,故又称为中压法。它们生产的聚乙烯密度较高,在 0.940~0.970克/厘米 3之间,故称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 到 70年代末,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UCC)和加拿大杜邦公司(Du Pont,Canada)用高效齐格勒催化剂使乙烯和α —烯烃(如 1—丁烯、1—己烯、1—辛烯)共聚,在低压下生产出密度为 0.914~0.940克/厘米 3的聚乙烯,这种聚乙烯由于分子排列呈线型,没有长支链,故称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 我国国内 60年代开始以酒精为原料生产高密度聚乙烯。70年代,兰州化学工业公司 3.45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装置投产,从而开始了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树脂的历史。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一批石化装置,建设了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进入 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在黑龙江、山东、江苏、上海、广东、吉林、新疆、河南、天津、辽宁等地建设了一批乙烯工程,并配套建设了一批聚乙烯装置,从而使我国合成聚乙烯树脂生产能力进一步增长。 第一章 低密度聚乙烯 中石化、中石油各主要 LDPE装置工艺概述,内容包括工艺来源、产能、运行时间,聚合反应机理及引发剂,主要原材料(物性、规格、质量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