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2 ————————————————————————————————作者:————————————————————————————————日期:3 “润物细无声”——浅谈“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2014 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核心素养” 已置于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希冀借其重构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在中学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 ”,是当前许多历史教师面I 临的困惑问题。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 是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完本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是历史知识、 能力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 、情感 、态度 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两千多年前,这段论述在《大学》里的文字,将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串连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种被称“家国情怀”的情感, 奠定了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近代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如果科学技术水平低下,就会落后挨打,这是让人心痛的;但更为可悲的是,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优良文化传统, 那么意味着这个民族的消亡。”文化 ,以及体现在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生命线和魂。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五千年文明史的风雨而没有消亡,历史从未中4 断 ,极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家国情怀的绵延。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的优秀民族传统就是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