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脑瘫以及脑瘫康复的基础知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 史惟第一部分:脑瘫的定义、分类、分型、分级世界卫生组织(WH0)于2001年正式发布了《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ICF的讨论、开发与应用对残疾和康复工作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在ICF的影响下,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脑性瘫痪的定义、临床分型及功能分级有了众多新的进展,主要进展趋势是更加遵循ICF核心要素,即涵盖了脑瘫患者的躯体功能、结构、活动和参加、环境因素四大方面,从身体水平、个体水平和社会水平对脑瘫的功能进行评价与分级。一、脑瘫定义:2024年以前国内一直沿用1988年在佳木斯进行的第一届全国脑瘫座谈会上提出的“小儿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 ,近年来在应用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的地方,202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修订,对脑瘫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做了新的修订,2024年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又对2024年的定义进行了修订,表述为: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并包括以下诊断条件:①引起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②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③症状在婴儿期出现;④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及其他异常;⑤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临时性的运动发育迟缓。近年来国际脑瘫康复界对最初于 2024 年发表的脑瘫定义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尤其是参照了 WHO-ICF 后,形成了 2024 年脑瘫定义修正稿,表述为:脑性瘫痪是指一组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儿脑部的非进行性功能紊乱引起的。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随感觉、理解、认知、沟通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骨骼肌问题。与以往的定义相比,2024 年的国际定义还对定义的关键用语进行了详尽的注解,许多用语来自于 WHO-ICF,提出只有理解了注解才能充分地掌握定义的寓意。指出运动发育和姿势异常是脑性瘫痪的核心表现,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和讨论应该以解决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脑性瘫痪定义中的本质特征是发育,表明脑瘫康复中应该充分考虑发育性,在新的定义中还加入了活动受限的词汇,另外肌肉骨骼问题首次被加入定义中,指出脑瘫患者常伴有继发性骨骼肌问题,诸如肌肉肌腱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