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西医联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专家共识(2 0 1 4 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医师协会急诊科医师分会 执笔人:熊旭东 钱义明 陆一鸣 王倩 李淑芳 谢芳 何淼 施荣 汪海慧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CAP是常见的社区感染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对全国范围的CAP 流行病学调查报道较少。就上海市而言,据统计,每年发生CAP 约为26 997 例次,估计发病率为145.35/10 万,提示上海市CAP发病水平不亚于上海市报告的部分乙类传染病 [1]。在过去的40 年里,尽管在抗菌药物使用上已有很大进步,但CAP的病死率几乎没有改变 [2],因而CAP 已成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其预防控制也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CAP 主要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特点,与中医学“风温”、“肺热病”类似,现统称为“风温肺热病”。现代医家多参照“风温”、“肺热病”来进行辨证施治,并有着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CAP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一定进展。本专家共识集本专业数十名专家学者临床经验,在目前西医诊治CAP 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施治,充分发挥中西医联合治疗CAP 之优势,旨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思路。 1 西医诊断标准 1.1 CAP 的临床诊断依据 [3]: ①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 发热(体温≥38 ℃); ③ 肺实变体征和(或)可闻及湿性啰音; ④ 白细胞计数(WBC)>10×109/L 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⑤ 胸部 X 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 项中任何1 项加第5 项,并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疾病后,可确立临床诊断。 1.2 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诊断标准 [3]:出现下列征象中1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需密切观察,积极救治,有条件时,建议收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治疗: ① 意识障碍; ② 呼吸频率(RR)≥30 次/min ; ③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60 mmHg(1 mmHg=0.133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