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搏器的应用 1973 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此项技术在国外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医院抢救必不可少的医疗技术之一。心脏起搏的目的已不仅要起到心率支持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恢复患者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一定的诊断及存储心脏信息的功能。临时心脏起搏是治疗严重心律失常的一种应急和有效的措施,也是心肺复苏的急救手段,为患心脏疾患行非心脏手术病人安全、平稳、顺利渡过手术麻醉期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在围手术期应用逐渐增多。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历史 人工心脏起搏溯源于19 世纪初,1804 年Aldini用直流电刺激使断头尸体的心脏复跳。直到1932 年, Hyman用电刺激器刺激心脏停搏的家兔获得成功,命 名 为pacemaker。1952年Zoll首次 用体外经 胸 壁 起搏的方 法 。1958 年10 月 , Ake Senning和Rune Elmquist在瑞典 为因 三 度 房 室 阻 滞 、反 复晕 厥 的43 岁 Arne Larsson植 入 了世界 第 一台 植 入 式 心脏起搏器。同年,Furman和Robinson在X线 下 将 第 一个 静 脉 导管电极放 入 右 心室 流出 道,开 创 了经 静 脉植 入 心内 膜 起搏电极的先例 。1963 年Lemberg和Castellenos应用了心室 按 需 起搏( VVI) ,被 认 为是标 准 的起搏方 式 。1973 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起搏器的适 应证 不断被 拓 宽 ,由 原 来 的针 对 缓 慢 性 心律失常扩 展到对 室 性 心动过速、肥 厚 型 梗 阻 性 心肌 病、扩 张 型 心肌 病、药 物 难 于控 制 的充 血性 心力衰 竭 及对 心房 颤 动的治疗。 二 、心脏的正常和异 常电生理 特 性 心脏节 律性 地 收 缩 和舒 张 ,是以 心肌 的生理 特 性 为基 础 的。心肌 具 有兴 奋 性 、自 律性 、传 导性 和收 缩 性 四 种生理 特 性 。前 三 种是以 肌 细 胞 膜 生物 电活动为基 础 ,总 称 为电生理 特 性 ,表 现心脏的兴 奋 功能,形 成心脏内 兴 奋 的发生和传 播 ,并 引发收 缩 。人工心脏起搏亦 以 心脏电生理 特 性 为基 础 ,以 引 起心肌 的机 械 收 缩 为目的,人工心脏起搏与 之有密 切 的关 系 。 1、自 律性 与 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