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箴言 △凡事以预立为为不劳,处众以谦恭为有礼,遇险以不乱为定力,济物以慈悲为根本。 △敬畏天地、神明、圣人之言,为万善之本。 △识时务者为俊杰。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处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贤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心事宜明,才华须藏。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现。 △言行相顾,心迹相符,始终不二,幽明无间。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锐气,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敛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显得太特殊,即所谓和光同尘,韬光养德。 △待人处世的态度不可太轻率,否则将为事物所困扰,而无法修养自己的身心,但也不能太过份慎重,以致为外物所拘泥,而失去洒脱自在的气度。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扬善不扬恶。 △是非窝里,人用口我用耳;热闹场中,人向前我落后。 △君子不妄语。 △君子应该象竹子一样直。 △当一个人遭受挫折,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很容易灰心丧气,因此要设法恢复当初的信念,立下贯彻到底的决心。相对的,当一个人功成名就时,很容易踌躇满志,而招来意料不到的祸患,所以应该急流勇退,以为全身之道。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宽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过,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远祸,苟字可以养福,静字可以益寿。 △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顺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接人要中和有介,处事要精中有果,认理要正中有通。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时要有悠闲的趣味,这是超越环境的限制。 △小人固当远之,然也不可显为仇敌。君子固当亲之,然也不可曲为附和。 △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是初学切要功夫。 △与世人酬酌,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勿吐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近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湛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态度鲜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仪容固宜有度;谦虚恭让,语言尤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