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家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单位之外的可替性社会资源增多,单位的社会整合能力下降,它将其承担的社会职能不断分化出来,导致社会事务大量涌现、重新分解并逐渐回归社会。而在社会中,社区是落实和承接社会职能最基本的载体与新型公共空间,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整合功能。社区建设正是顺应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这一现实需要而产生的。一、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它是社会的缩影,是协调社会矛盾的基础平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促进作用。”这一论断与联合国提出的“社会发展经由社区发展”思路是相通的。应当将社会发展与一定的地域范围相联系,在空间上将整个“社会”划分为一个个“社区”;如果每个社区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整个社会也就得到了充分发展。因而,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1.社区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地,处在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党和政府与人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今天的社区已经成为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尤其是生活在其中的下述五类人员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影响:一是外来务工人员。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群体。三是老年人和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四是未成年群体。五是部分先富群体。社区居民分化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是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搞好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它在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的纽带作用,重视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才能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第1页共5页2.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汇集在社区。社区作为区域性社会共同体,集中反映了改革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不少社会矛盾。要妥善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沟通机制、政府与社区组织的合作机制以及社区稳定机制,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只有切实搞好社区建设,才能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从而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加强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在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关键时期,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都依托于社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离不开社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优化投资环境,离不开社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离不开社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也离不开社区。由此可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衍生了许多新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最终都要通过社区来贯彻落实,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也要最终通过社区来了解和反映。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实好,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都要求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社区建设。社区是党和政府把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的基础平台,是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因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社区建设。二、我国社区建设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鉴于社区的重要意义,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我国社区建设。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社区建设在我国进一步蓬勃开展起来。我国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在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下,我国社区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各具特色,有的凸显社区文化特色,有的突出社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服务,有的强化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我国社区组织的功能不断完第2页共5页善、社区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社区卫生服务业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