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试行规范 煤 炭 工 业 部 一九八七年六月 第一章 煤层冲击倾向鉴定试行技术规范 煤层冲击倾向的鉴定试验工作除应遵守煤炭工业部颁发的《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外,还应遵守本规范的规定。 本部分请参见《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以及《岩石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 第二章 钻屑法试行技术规范 钻屑法(煤粉钻孔法)是通过在煤层中打小直径(41~50m m )钻孔,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有关动力效应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 第一节 冲击危险指标 1. 检测指标由煤粉量、深度和动力效应组成。 煤粉量是每米钻孔长度所排出的煤粉的质量,单位为 kg 深度是从煤壁至所测煤粉量位置的钻孔长度,可折算成钻孔地点实际采高的倍数,动力效应是钻孔产生的卡钻、孔内冲击、煤粉粒度变化等现象。 2. 用钻粉率指数方法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指标,可参照表1 的规定执行。 在表1 中所列的钻孔深度内,实际钻粉率达到相应的指标或出现钻杆卡死现象,可判所测工作地点有冲击地压危险。 表1 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钻份率指数 钻孔深度/煤层厚度 1.5 1.5~3 3 钻粉率指数 >1.5 2~3 ≥4 注: 钻份率指数=每米实际钻粉量(kg)/ 每米正常钻粉量(kg) 正常钻粉量是在支承压力影响带范围以外测得的煤粉量。测定煤层正常钻粉量时,钻孔数不应少于 5 孔,并取各孔煤粉量的平均值。 3. 冲击危险指标由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负责,以井田为单位按煤层分别测定,确定冲击危险指标应通过科学试验,现场实测验证并报矿务局批准。 没有确定冲击危险指标前,由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负责,根据实际经验,参考表1 及附录,规定临时的冲击危险指标。 4. 冲击危险的评定工作由专人负责,评定结果由评定人通知有关部门。 第二节 施工方法 1. 钻孔时,应采用专用钻架和钻杆导向装置,保证钻孔直径和方向。 2. 钻孔应尽量布置在采高中部,平行于层面,垂直于煤壁。 3. 确定冲击危险最大的检测深度一般为 3.5 倍采高,在此范围内,如已确定冲击危险,可停止探测。 4. 钻孔地点、孔距以及检测时间按施工目的确定。 预测冲击危险的钻孔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布置在根据推测最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建议按表 2 确定孔距和检测间隔时间。 孔距与间隔时间按所测地区预先评定的冲击危险等级和地质条件适当调整。 表 2 建议的煤粉钻孔检测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