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传染病的诊疗规范 甲类传染病(2 种):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5 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12 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水 痘 甲型肝炎 【 诊断要点 】 1. 流行病学 (1) 注意当地甲型肝炎流行情况; (2) 病前半月至一个半月有无甲型肝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个人、集体饮食卫生状况;去外地或国外旅游、出差。 (3) 食物或水型暴发,起病前进食未煮熟海产品如毛蚶、蛤蜊等。 (4) 儿童及青少年为好发病年龄以及秋、冬和春季高峰,皆有利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2. 临床表现潜伏期 15~45 日,平均 30日。 (1) 急性黄疸型 1) 黄疸前期:起病较急,多有发热,突出的症状为乏力和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尿色逐渐加深。本期一般持续 5~7日。 2) 黄疸期:热渐退,自觉症状好转,尿色继续加深,皮肤巩膜出现黄染,肝脏肿大,有压痛及叩击痛。本期持续 2~6 周。 3) 恢复期:黄疸渐退,症状消失,肝脏逐渐回缩至正常。本期持续 2 周~4 个月,平均 1 个月。 (2) 急性无黄疸型: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较轻,也以乏力和胃肠道症状为主,但不出现黄疸。 (3) 急性重型:极少见,参见乙型肝炎。 (4) 急性淤胆型:主要表现为较长期(超过 3 周)的肝内梗阻性黄疸。黄疸较深而自觉症状较轻,肝肿大较明显,多有皮肤瘙痒。 3. 实验室检查 (1) 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升高。黄疸前期末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开始呈阳性反应。 (2) 血清酶的测定: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多数患者 ALT>400~1000u/L,AST 亦有升高。 (3) 胆红素测定:黄疸型肝炎血清直接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淤胆型肝炎血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4) 蛋白测定: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多在正常范围,比例正常。 (5)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