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及操作事项继续教育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大病医疗工资条里的个税变化01工资条里的个税变化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其他(如:+过节费-事假)(税前合计-三险一金-减除费用5000元)*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月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旧:代扣代缴(2018.10-2018.12)新:预扣预缴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其他(如:+过节费-事假)(税前合计-三险一金-减除费用5000元-专项附加扣除)*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所得税(累计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000元的3%02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10%2103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20%14104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2660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4410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71607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15160工资条里的个税变化累计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级数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1不超过36000元的3%02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25203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169204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25%319205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30%529206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35%859207超过960000元的部分45%181920(税前合计–三险一金–减除费用5000–专项附加扣除)*预扣率–速算扣除数=当月缴纳税额1月份2月份(税前合计*2–三险一金*2–减除费用5000*2–专项附加扣除*2)*预扣率–速算扣除数-1月份缴纳的税额=当月缴纳税额12月份(税前合计*12–三险一金*12–减除费用5000*12–专项附加扣除*12)*预扣率–速算扣除数-1月份至11月份每月缴纳的税额=当月缴纳税额…*税前合计=基本工资+岗位津贴+其他(如:+过节费-事假)个税专项附加扣除详解02子女教育每个子女1000元/月•年满3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的一个月学前教育阶段•全日制教育入学当月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和技工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包含国内、外教育•境外教育备查资料:录取通知书、留学签证学历教育阶段对每个子女,父母一方100%或双方各50%纳税年度不能变更√子女姓名√子女身份证号码√国籍√当前受教育阶段√起始时间√终止时间(非必填)√当前就读国家√当前就读学校√本人扣除比例需填写的内容继续教育·在中国境内·400元/月·接受教育的本人(符合规定条件的本科以下学历教育,可选择父母或本人扣除)·从学历(学位)教育开始的当月至学历(学位)教育结束的当月,同一学历(学位)教育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无需留存资料·类型: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3600元/年·一个年度内,取得多个证书金额不累计·接受教育的本人·取得证书的月份一次性预扣缴·职业资格相关证书留存备查学历(学位)继续教育职业资格继续教育√起始时间√结束时间√教育阶段(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需填写的内容√教育类型√发证批准日期√证书名称√证书编号√发证机关需填写的内容住房贷款利息1000元/月首套住房贷款是指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以银行标识为准。纳税人本人或配偶或两人共同使用银行贷款或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或混合贷款为本人或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适用范围和条件纳税年度不能变更·实际发生首套贷款利息支出的时间,夫妻双方协商确定由一方扣除·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住房贷款利息扣除·婚前夫妻双方分别购买的住房,婚后可选择其中一套由购买方继续扣除,也可以夫妻双方对各自购买住房分别按标准的50%扣除·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不超过240个月·留存备查资料:住房贷款合同、协议、贷款还款支出凭证√房屋坐落地址(参照购房合同或房本)√本人是否借款人√房屋证书类型(房屋所有权证、不动产权证、房屋买卖合同、房屋预售合同)√房屋证书号码√是否婚前各自首套贷款且婚后分别扣除50%√贷款类型(银行贷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混合贷款)√贷款银行√贷款合同编号√首次还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