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重点归纳 绪论 1 .概念解释:土地、土地经济学。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就是研究由土地利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1 )供给的稀缺性 (2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2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4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注:土地的自然特性是:不动性;肥瘠程度和位置优劣之别;以及耐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就是在土地开发到某一点以外的时候,它有报酬递减的趋势;土地的经济供应的稀缺;土地适应物价变动的缓慢性。 3 .土地有哪些功能? (一)承载功能 (二)生产功能 (三)资源(非生物)功能 4 .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 .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利用、土地规模经济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所研究的是人与土地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财产制度是指土地财产的权属制度,具体包括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以及土地国家管理制度的建立、演变及其实施等方面的问题。所研究的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资产流转是指土地作为资产其权属的市场流转和随之产生的土地收益分配问题,具体包括土地市场的建立及其供求关系、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使用者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土地作为商品买卖形成的价格、以土地资产作为担保标的物形成的债务抵押关系以及国家参与土地收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土地税收等。 土地资产流转所研究的也是土地利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但它所涉及的仅是土地资产流转和土地收益分配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 土地集约利用 1.概念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对固定面积的土地持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边际报酬会出现递减的趋势,总报酬(或总产量)则会出现加速递增、减速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