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 地 资 源 学 复习提纲 一、绪论 1、基本概念 土地: 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 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自然体。 土地资产:指作为财产的土地,其中既包括纯自然土地,也包括经过人类开发、改造过的土地,两者都能够被人们当作财产予以占有。 2、理论与方法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特征研究。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 (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包括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土地资源的保护、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1、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由光、温、水、土等自然要素所决定的单位面积土地可能达到的生物产量或收获物产量。 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土地报酬递减率: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就会递减的现象。或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土地报酬递减 2、理论与方法 土地资源各构成要素的特征及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三、土地类型及土地资源分类 1、基本概念 土地类型: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而不是指土壤和地貌等某一个单一因素。 土地资源类型:性质或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潜力和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