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VIP免费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_第1页
1/6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_第2页
2/6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_第3页
3/6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2010 年版) 为贯彻落实《2006-2015 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区分类及确定 (一)分类标准。 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人群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的高低,将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区分为3类: Ⅰ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20%; Ⅱ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且<20%; Ⅲ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 (二)类别确定。 抽样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 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 1个行政村,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整群抽取 3周岁以上居民 200人,不足 200人的村全部检查,受检率不低于 90%。 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 法),1粪 3 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计算总感染率、分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随机抽取钩虫阳性者粪样 50 份,不足 50 份的取全部钩虫阳性者粪样,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分离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二、防治策略和措施 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一)健康教育。 对不同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广泛宣传寄生虫病的危害和核心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增强群众参与查病、驱虫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以“饭前便后要洗手”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在农村提倡“下地耕作要穿鞋、不用新鲜粪便施肥”,针对家庭主妇开展“注意饮食卫生,生食瓜果要洗净”的宣传,促进家庭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传染源控制。各地根据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程度和流行的主要虫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药物驱虫的对象、频次和方法。驱虫药物的选择和推荐的用药剂量见《土源性线虫病驱虫用药方案》(见附件)。 Ⅰ类地区:对 3 周岁以上居民每年服药1 次(人群感染率在 50%以上的地区,第1 年服药2 次),连续3 年,每次驱虫覆盖率不低于60%。 Ⅱ类地区:对重点人群每年服药1 次,连续3 年,每次驱虫覆盖率不低于80%。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重点人群为职业暴露人群;其他地区重点人群为 3—14 周岁儿童。 Ⅲ类地区: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居民自愿查病驱虫。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常规粪便检查项目开展寄生虫虫卵检查,对查出的感染者给予药物驱虫。 (三)其他综合性防治措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