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设计标准(规划阶段) 1. 总图位置区域及规模 1.1 原则上地下室建筑面积尽量少做,以节约成本。 1.2 与开发部及规划局确定总停车位数及地面、地下停车位数。 地下车库面积按 35-38 平方米每个车位。 1.3 地下室车位数取值(实际现状停车数) 郊区大盘车位数=总户数X70%(入住率)X70%(车辆保有率) 市中心豪宅盘车位数=总户数X80%(入住率)X120%(车辆保有率) 要求中其他剩余车辆在地面停放,验收后改为园林。 1.4 一期开盘的楼栋尽量不布置地下室,以加快开盘周期。 1.5 宜尽量避开地面荷载较大的区域(如大型园林造景区、水体等),如若不可避免则需采取技术方法处理。 1.6 注意管线交叉位的标高处理。 1.7 与工程部确认工程分期是否对地下室布局有影响。 1.8 绘制区内车辆流线图,避免交叉。 2. 平面布置及做法 2.1 地下室出入口设置 2.1.1 与物业公司确认车辆管理流线。 绘制车辆流线图,避免交叉。 2.1.2 住户地下车库出入口宜布置在小区门检区域之内,不宜直接对外设置,以减少物业管理人员的配备。 2.1.3 车库出入口车辆出入流线应与道路车辆流线相符避免交叉。 车辆入口处应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车辆出口则尽量靠近小区车辆出入口。 2.1.4 尽量布置在山墙面,连通小区内的主要车辆环路,与主要步行区分开。 2.1.5 出入口数量 2.1.5.1 1-100 辆地下车库可只设一条双车道。 2.1.5.2 101-200 辆地下车库设二条单车道坡道。 2.1.5.3 201-500 辆地下车库设二条双车道坡道。 2.1.5.4 501-2000 辆以上地下车库设三条双车道坡道。 2.1.5.5 2000 辆以上地下车库设四条双车道坡道。 2.1.6 200 辆以上尽量采用双进双出管理,避免车辆交叉。 2.2 覆土 2.2.1 建议结构按 1.0m 覆土取值。 2.2.2 局部营造景观地形时,应用轻质泡沫填充,以减轻结构荷载。 2.2.3 特大型乔木种植宜采用树池满足局部覆土要求,并进行局部结构加固计算或设在柱位处。 2.2.4 管线综合局部可提高覆土深度。 地下室设计标准(方案及施工图阶段) 1. 总图位置区域及规模 1.1 审核规划批文确认地下室建筑面积,人防面积及退红线距离。 1.2 审核规划批文确认地下室停车数。 1.3 与物业部确认物业管理用房面积及位置区域及出入口。 1.4 总图位置区域与地质结构情况是否相符合。 宜尽量避开地面荷载较大的区域(如大型园林造景区、水体等),如若不可避免则需采取技术方法处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