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授课内容 地形要素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授课对象 中专、大专、士官班 授课时间 2 课时 授课地点 教室 教学要求: 通 过 学 习 , 掌 握 地 形 对 作 战 行 动 的 制 约 方 式 与 影 响 规 律 教学内容: 1、 地 貌 与 土 质 对 作 战 行 动 的 影 响 2、 居 民 地 对 作 战 行 动 的 影 响 3、 道 路 对 作 战 行 动 的 影 响 4、 水 系 对 作 战 行 动 的 影 响 5、 植 被 对 作 战 行 动 的 影 响 教学方法: 讲 授 与 练 习 相 结 合 。 教学用具: 教 案 , Powerpoint 课 件 。 教学要求: 一 、 按 教 员 授 课 思 路 , 认 真 听 讲 , 做 好 笔 记 ; 二 、 图 上 作 业 练 习 , 要 提 高 作 业 精 度 ; 三 、 课 外 复 习 , 做 好 各 章 、 节 作 业 练 习 题 。 教学过程: 一、 地貌与土质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地表物质的起伏形态和性质,称为地貌与土质。它们以其“形”和“质”,影响军队的作战 行动和其它地形要素的存在与分布,是最重要的地形要素。 地貌形态按起伏程度的不同,分为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和山地地貌。其划分的依据主要 是高差、坡度和脊线脉络,如表10·1。 表 10·1 地貌分类 因素 分类 平原地貌 丘陵地貌 山地地貌 高 差 <50m 50~200m 200m 以上 坡度(α) α<3° 30°>α>3° α>30° 脊线脉络 无 不能连贯 十分明显 (一) 地貌元素的军事意义 一个完整的地貌单元,通常由山顶、鞍部、山背、山谷、山脊和斜面等地貌元素所组成。它 们对作战行动有着不同的军事意义。 1.山顶:形态高突,展望良好,是选择观察所的理想位置;由于对四周具有瞰制作用, 若位居要冲,常被选为地形要点;形状、颜色特殊的山顶,是指示目标的良好方位物,高大 透空的山顶,是夜间行进可利用的目标。 2.鞍部:道路翻越山岭,一般由鞍部通过。当 有重要道路通过且 其两 侧 地形险 峻 时 ,则 称隘 口 ,是敌 对双 方争 夺 的咽 喉 要地。 3.山背:向 外 突出 ,便 于观察、射 击 ,常在山背的突起部位设 置观察所和挖掘 堑 壕 、构 筑 射 击 工 事,以火 力 控 制正 面和两 侧 谷地。若山背坡度较 缓 ,常被作为攻 方的接 近 路。 4.山谷:地势低凹,利于部队隐蔽、伪装和...